更新至第一章 理想信念
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
- 思想修养
- 理想信念——第①章
- 中国精神(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)——第②章
- 人生价值——第③章
- 道德修养
- 基本要素(概念、特点、形成、作用等)——第④章
- 各个方面道德体现(公共生活中的社会公德、家庭生活中的家庭美德、工作生活中的职业道德、个人修养中的个人品德)——第⑤章
- 法律基础——第⑥~⑧章
绪论
考点1(非重点) 思想道德与法律的关系
- 道德为法律提供价值基础
- 法律为道德提供制度保障
- 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
考点2(非重点)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
- 国家层面: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
- 社会层面: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
- 公民层面: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
考点3(非重点)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
- 价值支撑
- 精神动力
- 根本方针
第一章 理想信念
考点4(选择题重点) 理想信念的含义、特征与作用
理想的含义
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和精神现象,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。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、有实现可能性的、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,是人们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。
(理想属于社会意识)
理想的特点
- 理想带有时代的烙印。在阶级社会中,还必然带着特定阶级的烙印。
(理想属于社会意识形态) - 理想源于现实,又超越现实。
- 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。①从性质上划分,有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;②从时序上划分,有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等;③从主体上划分,有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等;④从内容上划分,有社会政治理想、道德理想、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等。
- 理想不仅具有现实性,而且具有预见性。一方面,理想是人们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,同时它又超越了今天的实践;另一方面,理想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,同时它又指明了进一步实践的方向。
信念
- 信念同理想一样,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。(信念属于社会意识)
- 信念具有高于一般认识的稳定性,人们的某种信念一旦形成,就不会轻易改变。然而信念的稳定性也不是绝对的,科学的信念必然会随着客观实际的改变而与时俱进,不断充实、调整和完善
- 信念有不同的内涵,也有不同的层次。其中,高层次的信念决定着低层次的信念,低层次的信念服从于高层次的信念;由于最高层次的信念具有最大的统摄力,因而它就代表了一个人的基本社会信仰。信仰是信念最集中、最高的表现形式。
- 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,信念则是理想实现的重要保障。
理想信念的作用
- 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。
- 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。
- 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。
考点5(选择题重点) 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
为什么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?
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、崇高的、具有持久生命力的、实践的
科学的——因为它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
崇高的——因为它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
具有持久生命力——因为它与时俱进
实践的——因为它以改造世界为己任
考点6(选择题)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
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,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
如何实现
- 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
-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
- 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
考点7(选择题重点) 正确理解理想和现实的关系
现实是理想的基础,理想是未来的现实。
一方面,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,孕育着理想。在一定条件下,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;
另一方面,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,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,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。在一定条件下,理想可以转化成未来的现实。
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(不是根本条件。根本条件是实践)
✨考点8(分析题重点) 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
1.社会理想****规定、指引着个人理想。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、民族的命运相结合,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,才可能变为现实。
2.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。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。社会是个人的联合体,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密不可分。社会理想不是凭空产生的,也不是由外在力量强加的,而是建立在众人个人理想基础之上的,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。
考点9(非重点) 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
- 立志当高远。
- 立志做大事。
- 立志须躬行。
- 伟大出自平凡。